攀枝花:推动“康养+乡村”融合发展,不断壮大阳光康养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0-12-2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思路重点对已建成的旅游新村进行农业产业培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加快推进“康养+乡村”产业发展走进昔格达村,手摇井、秋千、牛圈等一幅幅3D彩绘图画栩栩如生……为打造田园旅居康养式新农村,昔格达村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与多家公司合作,整村进行策划、规划、设计、改造,从形态、文态、生态、业态等方面进行包装。
通过打造,让昔格达村载满了浓浓乡愁。大家既可以了解到民俗文化、康养旅居,还可以畅游花田果地,采摘、拍照、打卡,真正实现了“田园变公园、艺术加人文、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集田、商、文、旅、学于一体的休闲康养模式。除昔格达村,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也是我市发展“康养+乡村”的重点打造村。去年,阿署达村首先利用村集体经济,根据当地红彝文化特色,结合攀枝花康养产业特点,尝试打造了8套精品民宿。阿署达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的原则,由村集体对民宿装修风格进行统一规划,并对卫生、食材、服务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目前,阿署达村已有6户村民开始经营民宿。原本常年在外打工的雷桂红就是回村开办民宿的一员。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入比过去打工翻了好几番,相信以后民宿产业还会大有可为。除了民宿,阿署达村还打造了文创体验馆、汽车露营地等项目,已逐渐成为了一个集阳光休闲度假、会展接待、避寒养生、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户外运动、山地游憩于一体的阳光康养旅游村。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建成了包括昔格达村、阿署达村、禹王宫村等在内的10个康养旅游新村。
下一步,还将继续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康养项目打造等方面,打造乡土特色和民族地域特色康养村,推动“康养+乡村”融合发展。